学生时代的课本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说是人人必背的金句。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培养忧患意识,要注意自己的成绩,谁知道下次考试会否栽了个斤斗,掉出应有的排名之外?所以老师、家长都不断地告诫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面对课业的准备,要小心警慎才行。大部份的学生深怕“考不好”,而师长也觉得抱持这种焦虑感,才是成绩跃进的关键。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学业焦虑(Academic anxiety)究竟是让我们更有竞争力,还是只是火上加油,让满江红的成绩单更难看?以下带你一同探讨。
学业焦虑对得高分无益
研究表示,学业焦虑通常被定义为感觉紧张、困难、或害怕,而这种负面情绪,非常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表现。举例来说,对于数学或科学有较高焦虑感的学生,并不会自知有所不足而努力研读,反而会更加逃避学习数学或科学。美国的研究就指出,对数学焦虑感较高的学生,在高中、大学尽量不会去修习数学相关的课程,就算他们最终还是去上课了,学业成绩也表现不佳。
学业焦虑影响信心与就业选择
印度的研究也指出:学业焦虑越高,成绩表现越低,反之亦然。虽然适度的学业焦虑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也对考高分至关重要,但是较高的学业焦虑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表现,因为焦虑感会影响学生在学习时的心智历程(Mental process),也是所谓“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业焦虑会产生持续性高的负面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信心、学习动机,甚至影响未来就业选择的方向。对于数学有高度焦虑感的学生,从事数学相关工作的意愿也会降低。
适度放松平衡学业焦虑
最后要提醒的是,莘莘学子在各科测验、评量之前所表现出来的“考试焦虑”是正常现象,几乎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无关。家长与老师要注意的,应该是学生对于特定科目的焦虑感。
成绩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太过重要了。前阵子在网络上疯传一则轶事,描述一位男生因为考不上明星高中,被父亲逼著上街头发 500 张传单给路人,宣告自己落榜。虽然这篇网络论坛上的文章尚未被证实其内容的真假,但是大家听来应该都心有戚戚焉,也明白升学压力正是学习焦虑的来源。
我们不可能抹去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当孩子有学业焦虑的困难时,并不能轻松以待,一厢情愿地以为焦虑会促使孩子的成绩进步,其实这只会造成反效果,让孩子更加逃避。在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环境里,我们都需要在“努力、拼命”与“放松、慢慢来”之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