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在的人来说,购物(Shopping)已经是我们日常的一部分,不论是出去逛街或是线上购物,它都能刺激人购买的欲望。我们会买需要的东西,也会买想要的东西,有的人将后者当作给自己的奖赏和娱乐,有的人却把它定义为提升自我价值的点缀品,对此,以下将举出购买行为的3个常见心理,提醒您不要冲动购买,买东西前务必三思,才能避免花不该花的钱。
1.购物要理性还是感性
普遍上,比起冲动性购买行为(Impulse buying),多数人会认为理性购买才是好的,但其实这两者都需要做到平衡,因为人并非机器人,我们没办法做到完全理性,或完全感性。以购买手机为例,使用者不会主观只凭外形和颜色就决定要不要买,他当然也会去查看其内部功能、晶片处理器、支援系统等等客观因素,再考虑该不该购买。
另外,我们可能并不是要购买产品本身,而是它的服务或其消费行为的附加价值,好比说,申办健身房会员卡者的目的并不是要成为会员而已,乃是要用健身房所有的设施,帮助锻炼身体肌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购买动机,若仔细观察,您会发现,我们往往不是为买东西而买,就像年轻人买美食只求晒美照,情侣互送礼物是要拉近彼此关系。
2.名牌和跟风本身就有盲点
情感和自我价值可以说是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它也是人基本需求的一种,对有的人来说,它甚至能超越其物件原本的价值,像是父母或另一伴赠送的礼物。此外,东西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象征性价值和社会地位,尤其是名牌配件或明星代言的产品,消费者会觉得只要穿戴和拥有它,就意味著自己得到了某种权威,走起路来也有风。
大部分人都是跟风的消费者,亦是所谓的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在社会上很是常见,只要有人排队的地方,我们都想过去凑热闹。按照社会认同(Social Proof)的理论,其主张跟著群众做准不会错,然而,这思想却有很大的盲点,因为消费者需要自行判断是非,而多数人在当下是没办法做出冷静分析的,所以才会造成排队人潮越来越多,看见别人有我也要有。
3.诱因推陈出新超劝败
为回馈消费者的支持,卖方或店家想必会给予相较的奖励机制以示感谢,特别对于忠实的老顾客来说,这种肯定方式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已经对贵公司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情感及回忆,并不会轻易离开“旧爱”。
除了对产品或服务的熟悉,“简单”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不可或缺要素,我们都想要一看即懂的东西,尤其在今天资讯量爆炸的时代中,多数人不再有心思和耐心慢慢看,过于复杂、难理解就将其略过,反而越简单易懂的产品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