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大部分人觉得可爱、喜欢饲养的宠物,狗展现的忠心耿耿、热情或开心时摇尾巴的动作,总是特别疗愈,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事实上,有些人对狗可是避之唯恐不及,今天就来了解“恐犬症”(Cynophobia)这种专有名词,本文将为您解析恐犬症的原因、症状、与单纯不喜欢狗的差别在哪里、以及可能的治疗方式。
为什么人会怕狗
每个人身边多多少少都有怕狗的朋友,造成他们怕狗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有些人是来自于小时候被狗咬的阴影,或是看到别人被狗咬而心生恐惧,这些原因其实也是引发恐犬症的因素之一,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虽然目前仍无确切的研究能指出恐犬症的真正原因,然而,多数学者认为可能跟先天遗传有所关联,假如您的亲戚或家属有恐惧症的病史,您罹患恐犬症或是其他恐惧症的机会也会提高。
恐犬症跟单纯怕狗不同
恐犬症一般发生在10岁左右的年纪,症状的持续时间不一定,有些人可以自行克服,而有些人却摆脱不了怕狗的恐惧。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恐犬症,想要区分恐犬症跟不喜欢狗的差别,其实可以从以下2种方面来观察:
惧怕程度:有些人只怕大型犬只,对于吉娃娃或是腊肠犬之类的小型犬,反而会觉得可爱而亲近,但是如果是有恐犬症的人,可能会完全无法接受任何的犬类,甚至并不需要接触到狗存在的环境,只要看到狗的图像或是想到跟狗有关的事情,就会觉得害怕、恶心或厌恶。
身体反应:严重的恐犬症患者,若直接近距离与狗接触,很可能会因过度惧怕,而产生发抖、尖叫、出汗、呼吸困难或心跳加速等生理现象。简而言之,恐犬症就有像过于歇斯底里的感觉,只要连自己都觉得“我也怕得太夸张了吧!”,就很有可能是恐犬症在作祟。
恐犬症如何治疗
不喜欢狗的人不在少数,但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处在有狗的环境,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是能不被恐惧或厌恶的感觉过度影响,但是恐犬症发作时,若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因为好朋友家中养了狗,开始不愿意到他家作客,也许您可以考虑以下3种方式,试著克服对狗的恐惧:
暴露疗法(或称减敏感治疗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在治疗师的辅助下,带领患者进入存在著惧怕事物的情境。在一项关于使用暴露疗法治疗恐犬症的研究中,有些患者接触了,系著缰绳的真实犬只,另一组别则在脑海中想像自身与狗相处的情境,结果显示,2种方式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怕狗程度,不过真实接触的组别的成效仍稍高出一些。即便如此,透过想像的方式,可以让一些恐犬症较为严重的患者,更容易踏出治疗的第一步。
药物治疗:虽然暴露疗法相当有效,但是部分患者可能仍需要透过β受体阻断剂(β-blockers)或是镇静剂,来降低患者在惧怕时,飙升的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速、颤抖、血压上升等情况,让治疗的过程能够更加顺利。
足够的决心: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暴露疗法一样,如果患者自己有足够的动机与毅力,也能自己在家利用想像的方式,尝试自行克服对狗的恐惧。当然由于没有专业人员陪同,建议不要跳级挑战,直接接触狗,以免患者一下被恐惧感压垮而崩溃,或是狗狗不受控而咬人,使得恐犬症的治疗不仅回归原点,甚至因此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