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着萤幕的您,是不是正在逃避进行某项工作呢?拖延的症状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尤其是当安排好的工作或任务特别的有压力或是困难时,我们可能会倾向把完成该任务的时间延后,选择先做其他轻松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本文将为您介绍为什么会有拖延症状产生,以及拖延可能衍生的好处或坏处。
拖延的原因与负面影响
根据科学导向(ScienceDirect)的研究显示,有拖延倾向状况的学生,对于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评分较低,也就是说对自己办事能力没信心啦!其原因可能来自于较低的自制力,以及缺乏掌控或支配工作的能力,导致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而选择用拖延的方式,让自己不用这么快去面对工作;伊朗心理与行为科学期刊(Iran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的研究也指出,爱拖拖拉拉的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较低;还有研究指出爱拖延的人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程度较低,也就是说比较会苛责自己,这种严以律己的倾向如果和拖延行为合在一起,便会呈现一种恶性循环,因拖延而厌恶自己,导致自信心下降,于是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便想继续拖延下去。此外,根据塞吉开放取用期刊的研究显示,有拖延倾向的人拥有较大的杏仁核(Amygdala),杏仁核主要负责情绪反应,会经由过去的记忆来判断之后的行为该如何进行,说的白话点就是,爱拖延的人会花更多时间犹豫,以及因为过往的失败经验产生焦虑,导致拖延的行为一再产生。
拖延行为也可能有好处?
虽然上面把拖延的行为说的罪大恶极,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拖延对我们也许有所帮助。社会心理学期刊的研究将拖延行为分成主动拖延者(Active procrastinators)和被动拖延者(passive procrastinators),差别在于:主动拖延者是刻意拖延完成主要工作,因为他们在“快要来不及了!”的压力底下,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好;被动拖延者则是因为无法快速做出决定,或逃避采取行动,而自然而然地将工作延后,对于主动拖延者来说,拖延可以被视为有正面帮助的行为,由于压力是他们的动力,主动拖延者可以利用拖延的时间,完成更多事务。另外,在科学导向的一项研究中,主动拖延者表现得更加具有创造力,成因可能跟自我效能较高有所关联。
撇开主被动不谈,单就拖延行为本身来说,拖延除了干其它事以外,也可能只是单纯的发呆放空,这种看起来很无聊的行为,反而对于创造和想像力有所帮助,因为当我们处于无聊状态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让大脑自在的胡思乱想,在生活步调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经常会把自己塞的没有放空的时间,当事情一件一件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脑袋没有办法休息或胡思乱想,但是往往充满创意的灵感,便是在这种时候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