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见面三分情”,但是到了现今数位时代,很多人际间的交流用手机、电脑就行,连见面都不需要了,那么还有所谓的情分可言吗?要回答这个大哉问之前,也许可以试想自己是不是曾被“不读不回”?或是手机都打到发烫要烧起来了,还是找不到对方,朝思暮想的人突然间音讯全无?不要怀疑,你被"Ghosted"了。
这个英文单字原本作名词用,也就是鬼魂的意思。不过现在的衍生意为“人间蒸发”(Ghosting),特别是指之前用讯息、电话交流都回复地好好的,突然之间就切断所有联络。难怪这个情况会从鬼魂一词发想,因为对方真的像幽灵一样,可以消失地无影无踪。
人间蒸发的原因
任职于美国哀莫里大学医学院(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坚妮丝.维尔豪尔(Jennice Vilhauer)教授表示,在网络交友盛行的现世,出现人间蒸发的比例更高,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点:
非亲非故,人间蒸发又何妨
假设你的三叔公介绍的相亲对象跟你不来电,你好歹看在长辈的面子上,还是会客客气气地编个理由跟对方“谢谢再联络”,但若是网络交友,所谓的网友其实就是“网络上相遇且聊得来的陌生人”。面对陌生人,双方之间非亲非故,人间蒸发又有什么关系?你并不会因为不理一位网友,而在实际生活的交友圈背负任何骂名。
选择甚多,感觉不对就换人
手机交友 App 或是交友网站随便一点,就会显示众多的单身男女挂在网络上寻找另一半。既然有这么多人可以选择,感觉不对的时候,直接抽身也没关系,何必单恋一枝花或是一株草?这也造成寻找对象就像逛网拍买商品一样,求姻缘竟然变成在血拼了。
人间蒸发影响心理健康
对于身为群居动物的人类来说,与其他人产生连结是我们的生存技能,毕竟我们无法独自一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所以人类演化至今,大脑“内建”一套“社交监控(观测)系统”(Social monitoring system)来观察我们的周遭,不论是对方的脸色、语调、情境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加以分析,才知道怎么与之互动。
但是人间蒸发却完全打破上述的规则,对方不见踪影所带来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让我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也让我们觉得不受尊重、被抛弃、被利用了,甚至开始质疑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些反复的提问只会让自己的自尊心受损,如果你跟他还约了几次会但最后他还是音讯杳然,一定会觉得更受伤,并带来深深的背叛感。
学术上把人间蒸发归纳为社交排挤(Social rejection,或译拒绝社交),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常讲的排挤之意。我们若感觉自己被排挤了,所产生情感上的痛苦跟生理上的痛感在我们的脑内其实走的是同一个神经路径(Neural pathways)。因此,服用含有乙酰胺酚(Paracetamol)的止痛药,竟然也能缓解情绪上的不适。这也代表伤心带来的痛其实不亚于身体的毁伤,我们也更应该正视人间蒸发对我们情绪的负面影响。
如何应对人间蒸发
保持同理心
维尔豪尔提到,有五成上网交友的男女经历过网友的人间蒸发。但吊诡的是,其中也有五成的人在网友措手不及时人间蒸发过。原来我们面对人间蒸发这种结束关系的方法时,都是受害者,也当过加害人,毕竟谁没有封锁过社群媒体上的网友?“要亲口或亲笔解释‘我们之间不合适’真的太困难了,若还要承接对方的情绪更是一大挑战。”这种逃避的心态理所当然胜出,因为不吭一声就消失实在容易多了,所以我们只能将心比心,不要把每次的人间蒸发都太往心里去。
真实表达不用道歉
马里兰州圣玛丽学院(St. Mary’s College of Maryland)心理系的教授葛丽.菲曼(Gili Freedman)表示,面对我们想要“说再见”的网友或是暧昧对象的时候,与其人间蒸发,真实地表达自己更好,也就是要直白地拒绝,因为对方面对不明不白的讯息会妄加揣测而造成情绪上的混乱。菲曼再次提醒我们,不要道歉。因为一旦说了“我很抱歉,我觉得我们不适合彼此……”,出于礼貌,对方反而不得不说“没关系”,但是对方被拒绝已经感觉很糟了,却还要顺应社会常规而说出违心之言,反而让负面的情绪加剧。
其实对于喜欢把“不好意思”挂在嘴边的人,迂回地拒绝、以“不回应当作回应”都成了我们习惯不伤感情的人际交流方式,但是发展到了网络上,无声无息地消失只是让我们徒增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也许我们可以思考:为何要把“直白”与“伤人”划上等号?温柔而坚定地拒绝他人可能是数位时代人人必学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