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者的核心问题是:过度自我关注,过分关注别人的负面评价
恐惧、害怕、担忧,这三种感受可能是社交焦虑者的标配。
与各种恐惧症不同,社交焦虑者恐惧的是人。
他们恐惧权威,害怕与异性交往,害怕与人冲突,害怕与人有目光接触,担心别人对自己有负面评价……
社交焦虑者有着什么样的感受?
一位网友说:从小怕死人、怕家人、怕长辈。长大怕领导、怕陌生人。因为怕,很多事情不敢去尝试。虽然年龄大了,可是还是像小孩子一样。
一个女孩说:19岁,不爱出门,出门不适,觉得自己很差,回家感到放松,偶尔自恋。在外面低头走路,不敢与人对视。自我介绍或表演,如果人很多,头和身子抖会止不住抖(频率不是特别大),而且有手脚冰凉的症状。
一个男孩说:23岁的大男生,可以说是已经长大成人,却总是害怕上台演讲展示自己,和别人说话都会莫名的脸红心跳,出汗,甚至焦虑流眼泪,瞬间陷入极度紧张。被紧张占满全身,无法呼吸,大脑一片空白,说话语无伦次。浑身颤抖,行为呆滞,令人瞠目结舌,为此身边的人嘲笑贬低,极度害怕众人的目光聚集。
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学》中指出:害羞的核心问题就是,过度的自我关注,过分关注别人的负面评价。
面对社交情境,社交焦虑者往往会产生一种消极预期,进而产生回避行为。因此,要克服社交焦虑,进行认知调整和社交技巧训练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社交焦虑者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对自己、对他人产生一些消极预期和负性解读,这些想法和信念往往是不理性的。
为了检验、调整这些想法及克服回避行为,蓝橡树社交读书成长营设计了读书和分享两个模块,要求书友在群里朗读书籍和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书友A在成长营分享完自己的成长故事后,看到群内回应无几,她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是:“是不是我分享的内容大家没有共鸣、对大家没有建设性的帮助?”
这是一种社交焦虑者常有的自动思维。后来,她试着转变思维,开始这样想:“可能大家有感悟只是没有表达,或者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这样一想,她马上释然了。
书友B在首次分享之后说:“感觉轻松了,因为这是第一次在群里分享,很怕自己讲的不好被嫌弃,讲完之后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在分享之前,她就对自己的分享产生一种消极预期——“讲不好大家会嫌弃我。”真正分享了之后,就产生了一种新想法“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她们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书友A为自己成功进行了一次认知调整,书友B则进行了一次行为检验——通过行为检验自己的预期是否合理。
书友C在第一次群内读书后说:“我的脸都红了,还是有点紧张,有的语音后面会深呼吸一下。平时和朋友聊天也很少发语音,因为我觉得我的声音不好听。就是很没自信的那种,有时候发出的语音会反复的听,找破绽一样的。在摒弃这些主观感受后,还是可以专注朗读的,但注意力一会儿又会回到声音上,这个时候就不知道自己在读些什么了,很机械的读,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有阅读障碍症。”
通过这次阅读,她有了一个很棒的觉察: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自己身上,而是应该放在这件事情本身上,如何去读好、去读完,而不是我的声音好不好听,别人听了会说什么。
她的觉察还启发了书友D:“第一次公开朗读,前边节奏没把握好,不过记得好像C说过,专注于读书,而不是大家对我的看法,才稍微好点。”
到了第二次朗读,书友们都放松多了。
书友E说:“这次读书比第一次感觉要自然多了。第一次读老想着去调整自己的声音、声调,想着怎么读能好点。这次没有这些了。”
从第一次的紧张,到第二次的放松,在群内读书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脱敏练习。回避可能缓解一时的焦虑,但只有直面才能真正克服社交焦虑的问题。
“其实当我们与人交流多了就会发现,有很多人都存在和我们一样的问题,甚至更严重。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释然,‘哦,原来不只我一个人这样啊’,不会觉得自己另类。”书友A的感悟也代表了很多社交焦虑者的心声。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自己身上的问题别人也有时,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除了认知调整和行为检验外,克服社交焦虑还需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社交技巧。
很多社交焦虑者害怕冲突,不敢拒绝别人,没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针对这一问题,成长营设计了练习模块,由心理咨询师带领书友进行社交技巧训练。
分享几个我们在读书营中练习的社交技巧:
“Dear”沟通技巧
描述(Describe):简短地描述你需要作出回应的情景,只描述事实,不进行任何评价。
表达(Express):表达你对这个情景的感受和想法,不要指望别人会猜到你的想法,或者知道你的感受。
要求(Assert):清楚地要求你想要的,清楚地拒绝你不想要的。不要指望别人能读懂你的想法。不要拐弯抹角,清楚、准确、果断地告诉对方。
强化(Reinforce):当你提出要求,拒绝或表达意见,而对方对你作出了积极回应时,要记得奖励对方,对对方的行为进行强化。
采取和当前情绪相反的方式行动
1.恐惧。当你害怕的时候,做与害怕相反的行为,就是接近你害怕的东西,而不是回避它。
2.内疚或羞愧。当你感到内疚或羞愧时,继续做让你感到内疚和羞愧的事,但前提是内疚是不合理的。
3.悲伤或抑郁。当你感到抑郁,什么也不想做的时候,就要活跃起来,做一些让你觉得有能力和自信的事情。
4.愤怒。当你感到愤怒时,轻柔的避开那个令你愤怒的人,不要去攻击。不要不断的去想他,让自己分心。
先跟后带
先附和对方的观点,然后才带领他去你想去的方向。也可以说是按照对方的话语和行为走,将对方说过的文字及事情运用在自己的语言中。
这种沟通技巧的好处:
- 1.亲和:我的话语里运用了对方的文字,使两人之间产生“同声同气”的感觉,对方会更加放松,更容易接受我。
- 2.准确:无论什么字,每个人的定义都会有些不同,应用对方所说的字眼,能够保证最大的准确性。
- 3.甚至不用新的字眼,可以省却解释这些文字的时间。
先跟后带的三个方向:
- 1.取同:把焦点放在对方话语中与你看法相一致的部分。
- 2.取异:把焦点放在对方话语中与你看法不相同的部分。
- 3.全部:先接受对方全部的信息。
无论是认知调整还是社交技巧训练,都需要大量的练习,直到这些成为你的自动化反应。因此,克服社交焦虑的秘籍就是:
练习!练习!练习!
用户在UOKON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本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