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是没准备,但就是害怕上台讲话或在大家面前发言?只要一和人四目交接,就忍不住紧张、不自在,更别说碰到人多的场合,总是能躲则躲……
你可能以为这只是个性害羞、内向,殊不知,更可能是自己也没觉察到的“社交焦虑”作祟。
陷入退缩、不被肯定的恶性循环
一般人容易将“害羞”及“社交焦虑”搞混,《走出社交焦虑的阴影》的作者艾瑞克‧郝兰德(Eric Hollander)和尼可拉斯‧贝克勒(Nicholas Bakalar)分析两者差异指出:害羞是暂时的,社交焦虑却是长期存在的状态。当社交焦虑发作时,除了害羞,还会感到焦虑、讲话结巴、全身不自在、颤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快要昏倒的感觉。
有社交焦虑的人害怕被注视,身在公众场合时,会觉得周遭的人都在注意自己,所以不喜欢在外独自用餐或购物。他们也不大容易和陌生人互动,流露出畏缩和拘谨的态度,常常让身边的人觉得“这个人扭扭捏捏的,个性一点都不干脆”。
连带地,这些焦虑也容易引起各种心理压力。例如对周遭的人事物很敏感,旁人的一举一动或言语,都会让神经绷紧。这种不安若无法管理,常会延展到对其他事物也不由自主设想最坏的状况,引起旁人关切,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抚才好。
社交焦虑会让人错失许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明明经验丰富、才华洋溢,却因为不敢表现,只能压抑住出色的一面。尽管内心希望获得认可,但被动等候不见得能赢来外界主动了解,结果越是没有得到肯定,就越让人焦虑、退缩,变成恶性循环。
另外一个分辨自己是纯粹性格内向或已经出现社交焦虑征兆的方法,是以下的内心OS是否经常涌现?例如,一旦表现不理想或听到负面回馈时,丢脸或在意的心情会持续很久,甚至陷入无尽纠结,觉得“自己很笨”、“别人都不喜欢我”、“如果换成别人做,就不会这样”。
情绪解方:尝试新事物别过度关注自己
当发现自己有这些倾向时,可以如何缓解?《社交零压力》作者姬莲恩‧巴特勒(Gillian Butler)建议3个做法:
巴特勒建议,与其逃避不如勇敢面对,尝试主动认识新朋友、打开心胸、多与他人交谈。刚开始一定饱受煎熬,但坚持下去就会发现,尝试不会带来任何损失,而且从每次经验中,都会发现不同的自己。
过度关注自己,便很容易忽略其他事物。试著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多多观察身旁有趣的人事物,会减少钻牛角尖、或对事件过分解读的机率。
增加自信心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如果身边的人能给予正向肯定,便能缩短这段过程。也可以先从“假装自己很有信心”开始,外显的姿势、动作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内心状态,而当人表现得自信有把握时,大方举止也会得到其他人的接纳和鼓励,有助于再强化信心。
反过来说,如果身边的人对社交感到焦虑,该怎么提供协助?试试以下2点:
既然对方已经容易给予自己过多压力,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负面想法,就别再加深他们的焦虑了。对方其实比你更在意自己做得好不好。
时常担心出糗,有时还会预想他人对自身的否定,这反映出对方希望保持完美形象。若能针对他们好的一面及时给予肯定及赞美,他们会更有自信。
通常透过逐步练习,焦虑程度都能改善。但如果已经对生活及健康产生影响,千万不要害怕求助专业。若同事、亲友出现类似的状况,也请对他们多些包容,透过正向能量帮助彼此相处更自在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