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过恐高症(Acrophobia)的感觉吗?例如在走吊桥的时候,往下一望,发现原来自己身处万丈深渊的上方而感到恐惧;又或是到知名打卡景点,站在视野超棒的悬崖旁边,不经意地往下看才不禁感到有点晕眩而想离开?有时候我们会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有恐高症,但事实上是否真是如此,今天我们带你揭开恐高症的神秘面纱。
恐高症的原因
曾经的创伤:有些恐高症是来自于曾经历过的事件,留下的创伤而产生。像是自己曾从高处跌落、看到别人从高处摔下来,或是在高处的时候有过恐慌,或是其他的负面状况等。
家族遗传:如果家族成员有人患恐高症,则你得到恐高症的机率会提高。
环境影响:例如若小时候身边的保母有恐高症,那么你可能也会因此受影响。
物竞天择:有种说法是人类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并提高对高度的敏感度,减少了意外摔死的状况,才能获得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恐高症的症状
从天择的说法来看,人类对于高度本身就有畏惧和警戒的心理,因此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惧高的本能,但若要达到惧高“症”的标准,一般人与患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主要在生理部分的反应,与过度激烈的情绪,像是恐慌。以下将恐高症的症状,分成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如下:
生理层面
- 心跳加速、出汗增多。
- 头晕或反胃。
- 身体发抖。
- 想找什么东西抓著,感觉自己好像失去重心要掉下去了。
心理层面
- 恐慌。
- 非常害怕会被困在高处。
- 焦虑。
- 担心以后还会遇到需要位于高处的情况。
恐高症的治疗方式
一般来说,轻微的恐高症不太需要治疗,除非它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当然,若是恐高症阻碍了你想从事的活动或是工作,如:高空弹跳、跳伞或飞行伞等,治疗能帮助你克服恐高症的障碍。
1.暴露治疗(Exposure therapy)
患者将透过观看照片或影片,来逐渐适应和习惯位于高处的感觉,例如:从高楼往外望、高空走钢索、攀岩或是走过吊桥等场景。循序渐进后,患者将亲自体验站在高处的感觉,可以选择阳台或顶楼等地方,经过前面的训练后,患者会发现惧高的状况减低,并慢慢地克服恐高症。
2.认知行为治疗(CBT)
适合推荐给还没准备好接受暴露治疗的患者,可能是情况比较严重或心理障碍比较大,认知行为治疗将透过与治疗师的合作,一起重构患者对于高处所联想到的创伤、回忆或想法。虽然认知行为治疗仍然有部分疗程需要患者接触或感受高处,但并没有暴露治疗来得直接与冲击。
3.虚拟现实(VR)
近年来发现,虚拟显示对于恐高症的治疗可能有帮助,柳叶刀精神医学期刊(The Lancet Psychiatry,也称刺胳针)的研究发现,使用VR治疗的患者,惧高的状况比起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
此外,VR的好处在于患者可以透过虚拟实境,感受亲身位于高楼正上方、悬崖边、电线杆上方,或是在高空中走钢索等各式场景,而不用承担失足的风险。除此之外,患者若是发现身体不适,无法承受现在治疗的强度,也可以马上关机。
4.放松身心
恐高症的患者可以考虑做瑜伽、深呼吸或冥想,来使肌肉放松,舒缓绷紧的神经,减少因恐高症而感到焦虑和恐慌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