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LinkedIn,可以很有学问。从建置个人页面开始,到如何挑选要加的好友、建立自己的动态墙、甚或如何与猎人头或人资主管应对,A都有一套心得。她曾在3个月内,拿下6次主管面试机会,靠的是9年来累积的4大LinkedIn经营心法。
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学到什么:
- 4招经营LinkedIn心法,让好工作邀约不断:自我介绍要精简、加好友重点不在多在精、用心经营动态墙、诚恳回复讯息。
- 让自己成为有故事的人,才能成功打造个人品牌。
- 从A(GiGi Huang)个人经验谈,教你如何加值个人专业可信度。
超过200个国家、拥有7.22亿使用人口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在2020年疫情期间,使用人口活跃数创下新高,成长达31%。2021年年初,在LinkedIn上提供远距办公的跨国职缺,数量成长了4.5倍,其中电商、数位行销、工程师、健康照护产业的职缺跃升飞快。
LinkedIn同时也号称是国际猎人头的集散地,能看到许多有挑战性的中、高阶职缺,也是有别于其他求职管道,唯一可以直接联系招募人员的平台。
现年33岁的A,就曾在3个月内,拿下6次主管职面试机会,其中包含某支付的香港客户经理职缺,靠的是9年来累积的4大LinkedIn经营心法。
毕业于知名大学企业管理学系、美国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整合传播行销研究所的A,曾在微软的人工智慧实验室等企业工作;待过陆企、外商和新创,也曾创辨女性社群BiG SiSTERS,不时受邀至各大专院校演讲社群行销、个人品牌经营、新创职涯发展等主题。
回想到最早接触LinkedIn,是A22岁在爱默生学院念书时:“教授告诉我们,如果未来想在美国找实习或找工作,就一定要会使用这个职场社交平台。”
她谈到,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拥有LinkedIn帐号,身旁同学,因为拥有学长姊的LinkedIn帐号,就会有跟对方“喝咖啡”,谈到实习职缺的机会。
经营LinkedIn,可以很有学问。从建置个人页面开始,到如何挑选要加的好友、建立自己的动态墙、甚或如何与猎人头或人资主管应对,A都有一套心得。
心法1:个人照片忌白背,自介一句话摘要
“除非你是顾问、会计师之类专业形象明确的工作,不然不要留白底,也不要放学士照,”A说。她的LinkedIn显图用了3、4年,是一张半身微俯角、背景是餐厅的照片,“放casual(休闲)的照片效果比较好,”她引用数据指出,有放照片的人,被浏览的机会是没有放的人21倍。
至于照片下方的个人介绍,A建议不一定要写现任职称,可以是“Business Development”、“Strategic Partnership”、“Marketing”等“一句话英文介绍”。“若叙述太长,招募人员看不出你的专长,也会认为你对自己的职涯很徬徨。”她建议,除了用英文写,不要太长、也不要常改,就她个人而言,每年才会微调一次。
个人技能的部分,“不是写愈多愈好,而是钉选3个最想被看见的技能即可,”A说,LinkedIn会预设最新的3个技能,但她会手动设定想要被强调的,让同事、同业清楚看见,有机会被按赞、加值个人专业可信度。
心法2:线下留印象,线上争取成为好友
“我在用LinkedIn的前5、6年,好友人数才500人左右。”A不乱加好友,用意是让自己获得真正想要的资讯,“毕竟我目前的工作类型,不需要弱连结人脉。”
对于高度相关的人脉,她则积极争取。例如在念研究所时,她针对各种场合遇到的演讲者,都会先到LinkedIn上查阅资料,做好功课后,在演讲时间发问,能让讲者对她留下印象分数。
演讲结束,A会发送LinkedIn的好友邀请给讲者。除了自我介绍、感谢对方分享的重点之外,她也会表达被演讲内容感动,希望毕业后有机会到对方公司实习或工作。“当时的这些习惯,让我拥有的Connections(联络人) 包括美国2016和2017年被选为全美前50大的非营利组织CEO、娇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的总监、 纽约NBA资深招募人资等。”
还有个技巧,是A换工作前,会在更改新职称前,先加未来工作的相关同业、意见领袖和前辈LinkedIn,加完以后,再更改新职称。这背后的考量是:“我希望透过他们知道产业动态,但又不想让他们因为我是同业,而产生不必要的顾虑。”
心法3:双语设计动态墙,呈现专业形象
“分享内容,要做好个人定位,像我,就是锁定FinTech(金融科技)、管理和职涯3项,偶尔才分享一些科技新创、行销资讯。”A善用动态墙,以一个月约一篇的频率,分享专业领域上的新知。若是中文文章,就会用英文加入个人的心得,反之亦然。借此显示自己拥有“同理心”、“求知”、“整合思考”和“双语”的能力。
在动态墙的资讯,即便是自家公司消息,A也会以“中立内容”为主:“我不会一味讲自己公司的好话,而是借此平台,长期经营人脉、传递自己对产业和产品的经验。”
心思缜密的A,也会在面试前,从LinkedIn先查找对方的背景、所在企业新闻,以此作为开启话题的内容。
出社会近10年,A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透过LinkedIn和Facebook找到。至今虽然已有稳定工作,平均每个月还是会收到一封主动邀请面试函。对她来说,也是评估自己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的指标。
她回忆,自己曾在3个月内一连得到6份主管职工作面试机会,当时好几位海内外新创创办人主动敲她、约面试,包括正要进攻电商市场的街口支付董事长胡亦嘉。
A后来就因著LinkedIn面试成功,进入街口支付担任客户经理,也顺利从0到1谈成前一百家电商客户,包含PChome、创业家兄弟等。虽然一年后转职,至今仍是她依依不舍、觉得很有意义的职场历练。
“我不会在上班或非午休时回复LinkedIn信件、文章,为的是塑造自己在职场能被信任的品牌形象。”另外,A也提醒,在LinkedIn上面按别人文章赞、留言,都是会留下公开纪录的,因此她也会避免附和职场抱怨文,以免让平台上的人资、创业者看到,留下不佳观感。
心法4:用心回复讯息,婉拒也不破坏关系
“经营人心,不要经营人脉。”如同A每次转职后,还是会分享前东家的相关资讯,有客户找上门,她也会转介合作机会给前公司。她不把有竞争关系的同业、同行当作对手,而是可能的未来工作伙伴。
若在LinkedIn看见有人资主管抛出工作机会,A提醒,不要直接到文章下方留言,一来,可能会让现职同事看见;二来,透过私讯完整表达对职缺的兴趣,较容易创造深刻印象。
面对各种工作邀约,A即便没有转职意愿,也会感谢对方的邀请,并给予正面回馈,期待未来有机会共事。
A举例,曾有一位外商人资提供工作机会,当时她婉拒、表明自己没有要进入该产业的想法。后来两人前后进入另一家公司上班,那位人资认出她,也印证A说的是实话。
“不断输入、产出,让自己成为有故事的人,”A总结。跟著她一起使用LinkedIn打造职场,善用4大技能,每个求职者都有机会累积如她亮眼的工作资历。